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重庆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全市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生态利用有机结合,走出了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系统化、数智化的新路径。
筑牢长江生态屏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只有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重庆,我们看到大昌湖从“臭水沟”蝶变为“生态湖”、中梁山废弃矿山变成植物主题公园、缙云山从“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民”……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无一不是系统治理后的结果。
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以丰富和拓展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对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和精准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巴渝治水”“智慧林长”等数字生态应用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监管对象实时监控、全过程监管,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感知、预警预报、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等能力,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沿江各地应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系统性思维,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吴陆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