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是我们国家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部署从12月1日至7日在全国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12月3日下午3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司法部部长、全国普法办主任傅政华等介绍了2019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安排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社记者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围绕“谁执法谁普法”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调动各部门参与普法的积极性?
傅政华
近些年,围绕着“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工作。
第一,加强对“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的组织协调。经国务院批准,司法部牵头成立了落实普法责任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个制度对推动这项工作的落实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普遍编制了普法责任清单。全国普法办统一编制并且公布了两批中央国家机关的普法责任清单,覆盖了50家部门和行业,基本上实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全覆盖,明确了各个部门在普法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第三,突出了以案普法。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印发了《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并且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推动旁听庭审工作在全国展开。
第四,加强了经验交流推广。在全国开展了普法创新案例的评选活动,指导各地、各部门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以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当中加强普法教育,广泛组织开展专项法律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推广了“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等等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做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落实。
一是将“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纳入正在全力推进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作为一项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目前,中央依法治国办正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在法治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当中,我们加大了普法工作分值占比,在责任落实、督查活动当中,把普法工作作为必查项目,把加强普法工作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法治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
二是要加强立法工作中的普法。把法治宣传教育嵌入到立法的特定环节当中,通过新闻发布、专家解读、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及听证会、媒体宣传等形式,解读法律问题,回应群众关切,弘扬法治精神。
三是进一步加大案例普法力度。推动司法执法机关选择典型案例,尤其是加强对社会热点案件和事件的法治解读,把热点案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的过程。
四是围绕普法责任制清单抓好落实。加强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评估工作,结合案卷评查、典型案例和创新项目评选发布、履职报告评议等进一步提高各部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央视新闻记者
近年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宪法宣传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傅政华
宪法宣传一直是全民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高度重视宪法宣传,去年以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会同中央有关部门持续组织“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我们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明确重点内容。以2018年宪法修正案为重点,我们着力宣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的重大意义;着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大意义;推动“宪法七进”,即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宪法进公交场所、进宾馆、进万家,以及“中国宪法边疆行”这些活动。
第二,抓住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两个重点。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先后举办了三场宪法学习宣传报告会,把讲座内容制成光盘,全网推送,做为各地各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宪法辅导材料。另外,充分发挥“七五”普法讲师团作用,组织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为领导干部举办宪法巡回宣讲,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旁听庭审,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会同教育部把宪法学习纳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每年举办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在全国40万所中小学开展晨读宪法,增强青少年宪法意识。
第三,建设宪法文化。我们分两批命名了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苏州市宪法宣传教育馆等25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让宪法文化有形呈现。目前,全国有3500多个公园、1.2万多个广场、3.4万个长廊有机地嵌入了宪法元素。此外,我们还每年评选全国法治人物,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录制播放的“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建设宪法文化。
第四,创新方式方法。先后开展了“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评选活动,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大家踊跃参与。向全国12.6亿手机用户推送公益普法短信,并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写了包括《宪法简明手册》在内的八册《助力脱贫攻坚普法丛书》,以案释法。上线智慧普法平台,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第五,设立“宪法宣传周”。去年开始,我们把“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前后一周的时间作为集中宪法宣传的时间,创立了“宪法宣传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是第二个“宪法宣传周”,我们继续采取这样的宣传办法,来加强宪法宣传的社会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宪法宣传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在法治建设当中当好带头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将宪法列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学法清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三是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充分发挥普法责任制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完善和落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各级国家机关在立法、司法、执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当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四是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声部地开展宪法宣传,把宪法讲准、讲透、讲活。
中新社记者
教育部在青少年的宪法宣传教育和宪法进校园方面都有哪些做法?
邓传淮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加强宪法法治教育的重点人群。现在大中小学的在校生达到2.7亿,这是个庞大的人群。加强青少年的宪法法治教育,责任重大,也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在全国普法办、司法部的领导、指导下,教育部加大了在青少年当中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工作的力度,推动宪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抓好课堂,发挥宪法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会同司法部制定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推动宪法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其次是将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在六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设置了法治教育专册,而且突出了宪法教育的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增加了宪法教育内容,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设专门章节,来给大学生讲解宪法。
第二,创新形式,提升宪法教育的实效。我们每年都举行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通过微视频征集、演讲比赛与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各地各校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目前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加学习的已经超过37亿人次,普法网上注册学生用户达到了1亿多人,还涌现出4054万“宪法小卫士”。达到了一定的分值,才能作为“宪法小卫士”,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荣誉。我们还开设了网络青少年宪法课堂,录制覆盖500个知识点的121集微视频,放在青少年普法网上,供全国大中小学生学习。
第三,注重仪式,培养尊崇宪法的意识。按照全国普法办的安排部署,我们从2014年起,每年都在国家宪法日上午举办宪法晨读活动,这已经成为教育系统学讲宪法的一个品牌,也受到了全国普法办的肯定。今年是第六届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明天上午将会有教育部一名副部长领读,通过网络连接各地中小学校,与两千多万学生同步诵读宪法部分条款。除了宪法晨读活动之外,我们还指导各地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营造尊崇宪法的文化氛围。
第四,强化保障,夯实宪法教育的基础。我们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培育“种子教师”,将法治教育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纳入“国培计划”的示范项目,还组建了若干青少年宪法教育研究中心等平台,并注重发挥教育系统人才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加强理论研究,为青少年宪法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点从“五个结合”上继续推进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把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结合,与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相结合,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加强历史教育、国情教育相结合,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宪法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日报记者
对亿万农民群众的普法教育一直是难点,请问,农业农村部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宪法和法律进农村?
宗锦耀
宪法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土地制度、农民财产和权利保障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宪法和法律进农村,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宪法和法律进农村工作。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推动,与加强乡村治理、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有机结合,与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牵头开展“宪法进农村”主题日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做法和特点:
一是明确主题。我们今年以“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法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针对农民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开展宪法和涉农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农民群众对宪法情感认同,提高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二是形式多样。积极组织“送法下乡”,我们向全国印发了宪法及主要涉农法律汇编和农民读本,举办宪法知识问答、法律咨询服务、法治宣传资料发送和民俗文化展示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同时通过微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新技术广泛宣传宪法和涉农法律。
三是上下联动。我们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宪法宣传周期间深入开展宪法和涉农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因地制宜举办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动,并且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农业综合执法中进行普法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
通过这些工作,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光明日报记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全民普法工作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准备如何贯彻落实?
傅政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且明确提出了“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我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全民普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更加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推进全民普法,特别是始终坚持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全民普法的深入进行。
第二,更加注重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普法。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追求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宣传人民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宣传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涉及的法律法规。通过对这些热点、难点的法律解释,来增强普法的实效。注重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促进普法贴近群众、融入群众、被群众所接受。
第三,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任务,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法治实践和普法活动。
第四,更加注重基层依法治理。把基层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建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基层依法治理的立足点真正放到农村、放到基层,充分发挥法律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基层建设、基层治理当中的引领作用、规范作用和保证推动作用。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司法部在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傅政华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项目投资方面的合作,也必须有法治同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近一年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司法部牵头召开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部际联席会议,大力推动上合组织国家在法律服务领域的交流合作,服务区域经贸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还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法律服务国际论坛”。
第二,今年12月9日至10日,将在广州举办世界律师大会。全国律协也将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会议情况向社会进一步作详细发布。在这次世界律师大会上,我们将成立“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这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发起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这个联盟的成立,为“一带一路”各沿线国家律师之间的合作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律师大会和“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将有力地宣传我国法治国家形象,构建国际律师交流新平台,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法律合作和服务伙伴关系网络。
第三,服务企业“走出去”,大力推进中国律师“走出去”。从去年年底,我们全面推动中国律师“走出去”,推动中国律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培养涉外律师人才,为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加强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涉外法律服务理论研究,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有关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开展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合规合法意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
第四,积极开展对外法治宣传。加强法治外宣,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向有关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宣传我国法律制度,特别是有关投资、贸易、金融、环保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进一步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法律制度的了解和认知。加强对我国“走出去”企业的法治教育和法律培训,使他们有更强的合规合法意识。整理汇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提升企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