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 正文

相关推荐

创新发展厚积成势 改革奋进谱写新篇

发布时间:2018-10-11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网  浏览次数:

贵阳市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2018年在全省率先对2014年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评估。经第三方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深入了解、现场问答、资料梳理、民意调查和客观分析,认为贵阳市近年来认真落实中央和贵州省委的有关精神,改革全面发力,创新多点突破,统筹协同推进,问责落地见效,探索建立了全面深化改革指标体系,初步实现了预定阶段性改革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成为贵州改革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走在西部乃至全国的前列。

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五年以来贵阳市GDP实现成倍增长,2017年较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从1700.3亿元提升到3537.96亿元,增幅达108.08%。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省会城市前2位,2016和2017连续两年上榜“中国百强城市”,名次从50位上升至41 位,是全国上升位数最多的 4 座城市之一。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12至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从4.2:42.2:53.6调整到4.2∶38.8∶57,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在产业布局方面,目前贵阳市重点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等现代工业,大力发展金融业、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其中装备制造、现代制药等特色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4%。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全国移动金融试点城市”和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同时还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新创业蓬勃兴起。贵阳先后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入选首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众筹金融交易所在贵阳开业运营。“中国数谷”名片不断擦亮,实现大数据制度、数据安全示范、平台建设、数据应用“四个走在前”。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42.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西部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2%。2017年,全市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和网络零售交易额占全省比重分别超过50%、70%、59%。

开放发展动力显著增强。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对外开放创新总统领,构建指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高新区的“四轮驱动”对外开放格局,且获批2个国家级示范区、1个国家级试验区、1个国家级试点园区、2个国家级示范基地,同时搭建了2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谷歌、英特尔、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贵阳,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463.44亿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39.1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10.91亿美元。

政府职能配置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类审批,市级行政审批时限缩短60%。“互联网+政务服务”群众体验得分排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社会发展红利持续释放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成效突出。在全省实现“五个率先”——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率先以县为单位通过全面小康考核验收、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提出迈向基本现代化。全市38.35万贫困人口、432个贫困村实现“减贫摘帽”,公平共享正在逐步实现,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00元,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26:1。

教育立市战略深入实施。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学区化、集团化改革,承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验区两个国家级试验项目。仅2017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94所;新增学位3.12万个,贵阳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顺利通过省级优质高等职业学校评估。

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初步构建贵阳孔学堂、阳明洞、阳明祠“三足鼎筑”的文化传播核心平台,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上线了我国第一个集三维扫描、虚拟现实、全景技术于一体的贵阳数字博物馆,基本建立以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基层服务点、社区文化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特色的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总值的1/3左右。

医疗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增城镇就业103万人,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立市医院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城市功能框架逐步形成

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出台《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首创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实行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等制度。获批建设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并通过验收。2017年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9%,成为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和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完善。“多规融合”纵深推进,城市开发边界基本划定,城市风貌管控不断加强,获批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疏老城、建新城”成效明显,“三环十六射”骨干路网全面建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局部试运营。完成棚户区改造1647万平方米。

对外交通“动脉”逐步打通。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建成通车,贵阳市逐渐迈入“新高铁”时代,贵阳高铁北站成为我国特大型铁路枢纽站之一,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1公里。

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提等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开工建设中小型水库20余座,年供水能力新增1679万立方米,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61处,解决农村58.2万人饮水安全,发展农村耕地灌溉面积6万亩。

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建设示范小城镇22个,建成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57个,完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138个,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示范项目33个,新建和改造村民组群众服务中心54个,农村危房27597户。

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依法治市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全国首部市级大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立法工作,创新运用大数据手段助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构建“贵阳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实现 “四个转变”,得到中央政法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安全稳定工作有序推进。“两严一降”、禁毒人民战争和信访维稳“一号工程”扎实推进,刑事发案数、万人发案数分别下降45.43%和49.11%,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6.7%,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降”,人民群众安全感上升到98.43%,创十年来最高记录。

基层社区治理成效突出。“三社联动”机制和“社会和云”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全国开创先河,实施“三访四查五看六保”,协调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5万余件,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被列为全国大城市从整体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三个典型之一,连续三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作者张再杰、陈玉卿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